Orakei Marae Office 辦公室
以前我一直以為Marae是毛利語”聖堂”或是”聚會所”之意,也就是部族中那座很重要的主體建築,其實不然。那座屋頂成三角形及有精緻木雕的主題建築物,應該稱為wharenui。Marae字意是courtyard,也就是wharenui前面的空曠場地,氾指環繞在wharenui旁的建築物。Orakei Marae屬於Ngati Whatua o Orakei部族所有,該部族屬Ngati Whatua iwi的旁枝,以紐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為據點。在Marae入口處樹立著”Private Property(私人財產)”的木牌。若不是校外教學,像我這樣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會進來看看。也因為此次參觀,我才有機會分清楚Marae和wharenui的差別。
由於當天天氣欠佳,細雨不斷,所以抵達後,所有師生趕緊躲進該Marae的辦公室。Miss Celess向大家介紹在場協助此次活動的該部族成員(不是她表親、就是她女兒或女婿),接著我們放下背包,冒雨前往wharenui入口處,在正式歡迎來客(welcome)的儀式完成後,我們才能開始所有的活動(workshop)。
Te Reo老師Miss Celess在office向師生們介紹今天的活動和協助此次活動的部族成員。
Wharenui入口處
(這些照片是歡迎儀式後,我趁午休時間,獲得同意才拍的)
同事Koraia(她是校工Heta的姐姐,為STT圖書管理員,也屬這一部族)一再提醒我,在進行歡迎儀式前,任何訪客都不能在wharenui裡外拍照。根據我事後不恥下問的結果(趁Morning Tea休息時間),他們大多說不出個所以然,只說和祖靈(spirits)有關。我猜大概是怕來賓或外人褻瀆聖靈吧!歡迎儀式完成後,代表該部族接受了我們,如果想拍照就問題不大,但最好還是取得該族人同意或是照片中有該族的人才行。細問理由,答覆是:這是他們的部族,不屬於我們這些外來者(OS:有點怪,總覺得此理不太通)。約十點左右,所有師生先在wharenui入口處等待,女的必須站在隊伍前面,男的殿後。當Te Reo老師Miss Celess以毛利語高喊幾句後(有點像唱名),我們才能走進大門內。經過一片空曠的場地後,脫了鞋,方可進入wharenui內。學生全部坐在地毯上,老師和TA們則坐在已擺設好的椅子上。大家安靜地等待歡迎儀式。
屋頂天花板上的彩色毛利圖騰--代表肋骨。而牆上的畫像和照片則是該部族的領袖和先祖們。我沒機會問清楚他們是誰。
負責主持歡迎儀式的是一位年約五十多歲的毛利男士(可能是部族內的長老,或是位階不低的人)。他嘰哩咕嚕地說了一大堆毛利語,我猜多半是歡迎我們造訪聖堂,也賜福大家之意,因為我竟然聽到"阿們"(非常音近)的祝禱詞<註一>。由於這段時間不准拍照,所以我只能大概回述一下過程。這位男士還介紹了聖堂wharenui建築所代表的意義。一座聖堂就像是一個人(human)。大門上的木雕代表頭(head)、向兩側斜伸的木樑則是手(Hand)和臂膀(Arms)、內部中心的大橫樑代表背骨(back bone)、從屋樑向兩側斜伸、上有毛利圖騰的樑脊則代表肋骨(ribs),另有幾根是支柱,而在聖堂裡面的人(people)則是代表心臟(heart)。儀式到了尾聲時,我們遵循毛利習俗,一一和該部族的人碰鼻子表達謝意。但碰鼻子只限和男性(還好當場只有三位男士),女性和小孩則碰頰親吻(還得故意親出聲音),這樣才算結束。因為我們去了超過一百人,如果一一碰鼻、親吻,我看一個小時也不夠,所以就只有老師和TA們,及坐在最後面一排的學生們當代表和主人們互動。我家DD因為躲在最後面,結果也被叫去和他們碰鼻。幸好DD的反應很正常,沒當場大哭、或是掉淚,碰鼻後自動回到位子上坐好,不然我可糗大囉!
Wharenui 聖堂裡的中心支柱,共有三大根,每根雕刻都不同。
歡迎儀式結束後,我們又回到辦公室。大家休息一下,順便吃morning Tea,接下來就依照六個組各自進行不同的活動(workshop)。我們這組第一個活動是Kapa Haka(英譯為毛利表演團體Maori performing group),所以我們又回到聖堂了。
<註一>
經我向校工Heta求證,我聽到的還真的是"阿們(Amen)"的毛利語amine。英國人進入紐西蘭後,同樣地也傳入宗教信仰。傳教士對毛利文化也產生些影響,Heta戲稱祝禱詞就像三明治(sandwich)一樣,通通加在一起。這讓我想起來多年前到北島中部的陶波湖(Lake Taupo)時,曾在湖邊的一座小教堂內,看見一幅臉色略黑,面貌似毛利人的聖母像。可能就和這有關吧!
留言列表